需求、宏观、关联品“三座大山”压顶 ICE期棉下跌通道是否已彻底打开?
2025/8/2 11:20:38
在美国非农和制造业PMI数据双双“爆雷”引发的全球避险风暴中,ICE期棉不仅承受着来自原油、大豆市场的外部拖累,更面临自身出口需求疲软的内部困境。
据外媒报道,一场由宏观经济忧虑和跨市场疲软共同掀起的风暴,正席卷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而棉花也未能幸免。
8月1日,ICE期棉下跌超过1%,录得连续第2周的周线下跌,12月合约收于66.57美分/磅,本周累计跌幅达2.4%。分析人士指出,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场由全球股市、债市和农产品板块避险情绪蔓延引发的系统性“连锁反应”。
抛售压力首先来自于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美国经济数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岗位仅增加7.3万个,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1万个,清晰地揭示劳动力市场的降温。雪上加霜的是,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7月制造业PMI指数从49.0进一步滑落至48.0,不仅连续第5个月处收缩区间,更创下5年来新低,为美国经济的健康状况蒙上厚重阴影。
在商品市场内部,棉花同样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夹击。作为关联品种,CBOT大豆期货因全球供应充裕和美国天气良好而持续走弱,对棉价构成直接拖累。与此同时,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也从另一维度施加压力,油价走弱降低棉花替代品——聚酯纤维的生产成本,增强其对下游生产商的吸引力,从而潜在地削弱对棉花的需求。
在如此不利的宏观和外部环境下,棉花自身的基本面也未能提供有效支撑。尽管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中,2025/26新作销售数据尚可,但2024/25旧作净销售量仅为3.91万包,环比锐减。这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当前需求疲软的担忧。
综上所述,当前ICE期棉正深陷于宏观经济衰退的恐惧、关联商品市场的普跌及自身需求不振的多重困境之中,市场情绪已明显转向悲观。
来源:锦桥纺织网
编辑:KK
08-02 / 锦桥纺织网 976
8月1日(周五),在截至周四(7月31日)当周,ICE期棉下跌,需求疲软、贸易不确定性挥之不去及市场整体逆风令期货价格受到抑制。 ICE12月棉花期货合约周四结算价报67.25美分/磅,较一周前下跌08-02 / 锦桥纺织网 1986
08-01 / 中国棉花网 1048
据青岛、张家港、武汉等地棉花贸易企业反馈,尽管7月下旬以来ICE期棉“六连阴”,但主力12月合约仍持续在67-69美分/磅区间盘整,郑棉CF2509合约在经历“八连阴”后,从14735元/吨高点持续07-31 / 锦桥纺织网 1527
07-31 / 锦桥纺织网 1030
在美元走强和谷物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下,美棉期货跌至3周低点,而美国对印度的25%新关税及巴基斯坦季风雨带来的潜在减产风险。 据外媒报道,ICE期棉周三跌至3周低点,因相关谷物市场走弱及美元走强对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