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阴跌不止 谁是幕后黑手?
2025/8/1 14:04:28
8连阴!万四整数关口告破!自7月18日开始,郑棉自14300元上方开始起跳,经过数日走低之后,来到万四整数关口。多空双方草草结束万四争夺,空方大获全胜,期价加速下行,转眼已坠落至1个月低点13600元下方。郑棉持续跌跌不休背后,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淡季冲击首当其冲,随着棉纺织市场淡季特征进一步显现,纺织厂面临新增订单持续萎缩、成品走货缓慢及库存不断累积压力,部分企业为减缓经营压力被迫采取停机、减产、限产等生产方式,行业开机率连续下降,7月底已降至5个半月最低66.6%,内地企业开机率仅有5成左右,直接削弱对棉花采购意愿。
同时,纺企盈利空间因纱线提价困难被不断压缩,部分企业因资金周转压力较大放1个月左右的高温假。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截至7月31日当周,主流地区纺企棉花库存折存天数为27.80天,创18个月最低水平。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纺织厂严格控制原料的储备规模,对棉花采购策略愈发保守,产业链负反馈作用通过需求收缩对棉价形成持续向下牵引。
国内主产区天气相对适宜,棉株生长进入结铃期,整体结桃良好,7月新疆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棉花遭受高温热害风险较高,黄河流域降水偏多则易引发烂铃风险,但实际受灾面积并未形成规模效应。今年新棉种植面积明显增加,新棉发育期较常年提前7-10天,短期天气扰动或难撼动最终丰产概率。农业农村部预计2025/26年度中国棉花单产和产量料为2172公斤/公顷及625万吨,明显高于2023/24年度及2024/25年度。如果天气更为配合,产量前景有望进一步增加。
目前进口配额发放尚无定论,但增发进口配额预期犹存。近几年滑准税配额增发已常态化,今年发放时间相对靠后。随着国内商业库存不断消耗,市场对增发配额预期日益增强,7月开始相关消息就在市场上流传。从进口利润上看已满足发放配额条件,若配额实质性落地将形成一波新的增量供给,有效弥补新棉上市前的供应缺口,进一步瓦解多头逻辑。
不过国内商业库存依然延续稳定去库态势,处同期偏低水平。纺企长期订单有限,市场保持刚需补货为主,部分仓库出货略有加快。据Mysteel调研显示,截止7月末,棉花商业总库存230.56万吨,新疆地区商品棉154.33万吨,内地地区商品棉40.9万吨。在进口配额增发尘埃落定前,商业库存预期将加快去库节奏,新棉上市前市场流通供应趋紧。
再来看看美国和全球供需情况,基于美棉实播面积高于意向面积,美国农业部对产量前景从减产转变为增产,7月将新年产量预估上修60万包至1,460万包,还将2025/26年度棉花年末库存调高30万包至460万包。随着美国种植带天气条件改善,新棉作物评级连续上修,提振新作产量前景,实际产量可能还存在向上修正空间。在中美产量增加的背景下,USDA将全球2025/26年度棉花产量预估调增至1.1842亿包,消费预估调增至1.1812亿包,新棉供应增幅高于需求增幅,全球新季棉花期末库存预估调升至7732万包。在需求没有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新年度供需面将趋向宽松。
国内商业库存消化较快及进口量持续大幅回落引发未来供应紧张预期,是棉价此前赖以为“升”的支撑因素,但供需形势并未出现明显改善。传统淡季周期产业链负反馈作用通过需求收缩对棉价形成持续向下牵引,进口配额落地预期将形成一波新的增量供给,有效弥补新棉上市前的供应缺口。新棉预计将在9月底开始采收,生长发育期比常年提前7-10天左右,新年度棉花丰产预期较强,新疆主产区气温相对稳定,市场缺乏炒作题材。种种不利因素营造的悲观氛围使得郑棉很难在消费淡季逆市走强,但下行空间将因成本支撑受限。
来源:锦桥纺织网
编辑:KK
08-01 / 中国棉花网 956
据青岛、张家港、武汉等地棉花贸易企业反馈,尽管7月下旬以来ICE期棉“六连阴”,但主力12月合约仍持续在67-69美分/磅区间盘整,郑棉CF2509合约在经历“八连阴”后,从14735元/吨高点持续08-01 / 锦桥纺织网 1528
08-01 / 锦桥纺织网 1194
07-31 / 中国棉花网 988
从统计看,7月15-29日郑棉主力CF2509合约从13765元/吨涨至14375元/吨,又回落至13875元/吨,郑棉仓单+有效预报总量除7月22日小幅增加5张外,其它交易日均呈减少趋势,其中7月07-31 / 锦桥纺织网 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