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围剿”中国跨境电商 低价包裹免税时代终结
2025/11/28 9:51:55
11月26日,英国财政部宣布取消价格低于135英镑商品的关税豁免政策。而就在2天前,德国也开始实施针对中国跨境电商的新税收政策。
这一系列变动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以来,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相继取消或降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税改浪潮
美国于2025年8月22日正式终止实施近百年的“deminimis”免税规则,该规则此前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规则失效后,约占美国日均400万件货物中92%的小额包裹将不再免税。
欧盟成员国于2025年11月13日正式批准,取消价值低于150欧元进口包裹的关税豁免,新制预计于2026年第1季正式上路。数据显示,欧盟2024年46亿件小额进口包裹中91%来自中国。
英国财政部于11月26日宣布将取消价格低于135英镑的商品的关税豁免政策。而德国已于11月24日起实施针对我国跨境电商的新税收政策。
此外,日本、巴西、俄罗斯等多国也在今年陆续宣布取消或降低免税政策。
政策动机
各国取消跨境电商免税政策的核心动机高度一致,可用“三座大山”概括:财政失血、产业失衡、政治情绪。
财政动机方面,疫情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飙升,小额包裹成为“最容易征收的税源”。以德国为例,2024年仅中国小额包裹就造成德国100亿美元增值税缺口,相当于其年度公民补助金支出的6%。
产业保护动机同样关键。英国本土零售商联名致信财政部,抱怨“海外平台免税30%价差让实体店成为不公平竞争的牺牲品”。实体零售下滑导致租金暴跌、失业上升、地方税收减少,迫使政府“选边站”。
政治与安全动机也不容忽视。美国国会将芬太尼、强制劳动、数据安全与800美元豁免捆绑听证,给加税赋予道德正当性。
行业影响
全球免税红利的消退标志着中国跨境电商正式告别“野蛮生长”,对卖家的影响深远而复杂。
合规成本提升首当其冲。不同国家的税务规则差异极大,中小卖家因资金有限,合规成本占比甚至会超过利润的10-20%。
供应链与物流体系被迫重构。多国政策明显倾向于海外仓发货,这迫使卖家将货物提前运往目标国海外仓。而小包直发模式下,卖家多是小批量、多频次采购,货物售出后资金能快速回流,现金流压力小。
品牌化成为必然选择。低附加值、白牌产品的价格优势彻底丧失。一些低附加值的商品出口到上述国家,叠加新增税费后,需提高售价才能维持利润,而同类产品在本土品牌竞争中优势会减弱。
来源:泉州晚报
编辑: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