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凭机械 悠然种棉遍地生金

2023/8/14 9:09:23

炎炎夏日,天山北麓火伞高张。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50多万亩棉田,白的、黄的、红的棉花,开成一望无际的云霞。

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偌大棉田,却没见几个人影。

“嗡嗡嗡……”一台大型无人机飞过头顶,悬浮在棉花枝头,喷洒下阵阵白雾。

“过去,种棉花全靠一双手。种400亩棉花,雇20个人还不够。现如今,有了一个个‘高科技’帮手,‘背着手’就能种棉花!”芳草湖农场十四连种棉大户刘巨良指着无人机说,“比如‘打花杈’,过去靠人工,一人一天最多干8亩地。现在用上无人机,1台1天能干四五百亩。”

新疆地域辽阔,适合机械作业。十多年前,大农机的引入,就让棉花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还有短板需要补齐。以采收为例,“如果用手采,一个熟练的采棉工,1个月下来也就能采10亩地,采棉季往往要延续2个月之久。有一年没请够工人,雪白的棉花在地里淋雨冻雪、发霉变质,可把我心疼坏了”。回想往事,刘巨良还觉得心疼。

怎么办?

2012年开始,团场里陆续出现的采棉机,看得刘巨良心里痒痒:省时省力、效率高、采得快。2015年,他下定决心凑够120万元首付,把1台总价320万元的采棉机开回了家。

刚开始那几天,他吃不好睡不香,生怕这大家伙砸手里。没想到,他赌对了。

第二年,这台大家伙早早采完自家棉,开足马力驰骋在芳草湖和呼图壁县的棉田里,当季结束,刘巨良一算账:共采收1万多亩棉花。刨去成本,净赚百十万元!

2016年,随着配套种植技术的成熟,采棉机在兵团大面积推广开来,人工采棉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管好这台大家伙,刘巨良把大学刚毕业、在北京上班的儿子刘广宇叫回来,专门负责采棉机的运管。头脑灵活又勤快的刘广宇,为采棉机配备5人团队:2名驾驶员,2名辅助员,1名后勤保障员,整个采棉季人歇机不停,昼夜不停作业。

“有规模,效益更好。”刘广宇联合亲朋好友陆续购买6台采棉机,成立尚乐农机专业合作社,把采棉版图扩展到呼图壁县、昌吉州,甚至开入南疆采棉。原来采购的箱式散花采棉机,也升级为打包采棉机,实现棉花采收不落地。

这个月,刘广宇和他的尚乐农机合作社又迎回一台崭新的采棉机。在合作社院子里,记者目睹这台崭新的大家伙:长10多米,宽和高都有5米多,光轮胎都有一人多高!“它一天轻轻松松采500亩地,相当于1500名工人。”刘广宇笑得很舒畅。

不独采棉机,如今的戈壁棉田里,植棉的各个环节都告别人工操作。

“从犁地、播种,到灌溉、灭虫,再到打顶、收获,还有秸秆还田、残膜回收,全部实现机械化。拿播种来说,在北斗导航精准定位辅助下,1台播种机一次性可完成铺设地膜、滴灌带、精量播种3项作业,每公里田垄播种误差不超过2.5厘米,确保后期采棉的效率和采净率。”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郭强说:“土壤墒情站、自动阀门控制器、水肥一体装置、巡田无人机、物联网虫情监测仪……这些智能化设备,让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尽收眼底。”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大农机,驰骋在天山南北的棉田里。眼下,兵团现有采棉机近3000台,棉花机采率超过95%,辐射带动新疆3000万亩棉花实现全程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植棉户意气风发。刘巨良说,自己在地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现在感到前所未有轻松”。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