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棉花秸秆发电 阿克苏农家废品生“金”成“银”

2019/12/11 10:49:29

12月9日沙雅县海楼镇乔格铁热克村村民喀依木·沙依木开着一台带有残膜回收设备的拖拉机下地,所过之处棉秆成了碎屑,地膜被扯起入厢。

“棉秆粉碎后或还田或做成牲畜饲料,残膜回收后送到镇里的回收站卖钱或按比例折换新地膜。这些以前令人头痛的废弃物现在都派上用场。”喀依木说。

眼下在阿克苏地区广大农村,农民正尝试着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棉田废弃物变工业生产原料

棉花收完后,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托万克塔木托格拉克村村民吐尼亚孜·卡迪尔没有闲下来,他先把地里的棉秆全部清理出来,送到国能阿瓦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生物发电厂,然后把从农田清理出的残膜和废弃滴灌带,送到阿瓦提汇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回收点。

“我的棉花秆子能卖200多元,地膜和滴灌带可以旧换新,明年买农资能省六七百元。”吐尼亚孜高兴地说。以前焚烧棉秆在阿瓦提县农村是常有的事。

阿瓦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同仁介绍,阿瓦提县是“中国长绒棉之乡”,每年陆地棉和长绒棉种植面积140万亩左右,回收利用棉秆、治理“白色污染”关乎生态保护、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棉秆回收利用上,阿瓦提县农业部门反复向农民宣传,千万不能图省事焚烧棉秆,这样对土壤有害。渐渐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这几年,往生物发电厂送棉秆的农户越来越多。去年入冬以来,生物发电厂把收购的10余万吨棉秆变成9100万度电,使当地电力供应更加充足。

这些天,阿瓦提汇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入生产旺季。该公司在阿瓦提县各乡镇设有残膜回收点,有近70名贫困就业人员负责收集、运送农户送来的残膜和废旧滴灌带。该公司总经理胡常俭表示,今年阿瓦提县大面积推广机采棉种植,回收残膜时间比往年多20天,这样会进一步提高农田残膜回收率。

阿克苏地区另一个种棉大县沙雅,今年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每亩地残膜回收补贴30元,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县12个乡镇(管委会)组建残膜回收合作社,有偿回收农田残膜。同时沙雅县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残膜回收机,集秸秆粉碎和残膜回收于一体,每小时作业15亩,残膜回收率90%以上,农户购买一台可享受4.0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

来源:新疆日报

编辑:KK